第(2/3)页 这些年好不容易养出一些,都死了会是国人的损失。 杜潜终究不算是大秦的皇帝,不是纯粹的秦家人。 考虑问题的角度,不会完全处于帝王的立场,以一个外人的角度去想,不带上个人的偏见和情绪,所考虑的事情只会更为全面。换句话说,杜潜更多是从国家长远的发展和大义上去衡量。他下决定之前,都会先考虑这件事,是否对大秦有利,是否对百姓有益。 而不像某些人一般,首先想到的,是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利益。 虽说造反者不杀,起的不是一个好头。 担心日后会有人学样,然而,杜潜没有这层顾忌。 怕什么呀?他有妹妹呀! 扯远了。 再说杜婉日夜兼程,连赶了三天路,总算见到了开拔中的大军。 哦,撞上了。 西北大军已经占下了一个县城,轻轻松松就拿下,只停了一天,又继续推进。据说领兵的人是卫戈,是卫家元帅的大儿子,也是一个将才。 再走三天,大军就到下一座城池。 杜婉就站一座山头的高处,风扬起的青丝和衣袂,英姿飒爽之极。 她冷眼看着大军宛如长龙,少说有数万人,不断地前进。 这支大军的装备精良,应该是一支先锋军。 杜婉想到之前,看到京城军营的兵,真的很不一样。京城的兵干净得像家养的,眼前的兵就是野生的,还是训练有素的那种。 难怪卫家有底气造反,就算知道他们兄妹不好招惹。 在卫家人的想法中,大概是觉得将会是军队与军队的对战,而不是个人能力决定的。这个世界有一些力量,是卫家所不知道的,毕竟卫家发家不过百年,是十几年前那场大战,卫家出了一个元帅,才有了卫家满门的昌盛。 杜婉没有动手,而是等大军扎营。 傍晚,大军停下行兵,就能扎营过夜。 杜婉一直跟着大军。 每次都站在高处,将大军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。 只要她想,连他们的对话都能听到。 ——“将军,据探子来报,前面环山城不见大军迎战,城门依旧大开,还能看到有人进进出出,跟往常没有什么区别。” 第(2/3)页